讲话稿的起草,要做到既要体现上级政策和单位领导的意图,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新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8 I8 Z( [7 y8 ^! e* {. [+ k* d* c! l
! n# |2 m, e. P$ l* E( |01 变写稿为想稿 " d2 l, n7 t2 o* j: @0 L3 r3 \
人们常说,搞文字材料辛苦,辛苦就辛苦在想上。接到任务,一挥而就、落笔生花,是人们对一些“秀才”的赞语。实际上,任何文字材料,外在表现是“写”出来的,实质上首先是“想”出来的。
% F& h7 O7 k9 I0 Q/ z- X% _$ q: v
可以说,“想”是“写”的前提,“写”是“”的表现。接到一个任务,弄清来龙去脉之后,必须认真地构思。
, p5 D6 |- g( c8 [% \) M1 Y' e7 d* a p, N! v
要从创新上想,克服一般化,领导讲话不能让人一听就感到没有什么新意,老一套;要从指导性上想,领导讲话的重点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要有针对性;要从语言的运用上去想,使语言既精炼又有力;要从结构上想,做到更合理简炼,等等。想稿的过程就是酝酿准备的过程。这是起草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 `) B) t4 R. x, j. U: H! j. W- q2 h
: F# R0 @$ ?/ F! X7 {2 r
02 变模仿为创造 + N$ U) A$ r( A! b4 G+ q: Y3 ~$ ?
模仿对初写讲话稿的人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入门的有效办法,也是学习写作、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简单地模仿适应不了高层次的需要,出不了特色,出不了高层次的成果,领导也不会满意。从模仿到创造是一个飞跃,它需要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从上情到下情的结合上加以分析提炼,提出有特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要求。* S G& g0 D& W, r* w: k, X- H1 b
% Q+ r( A0 n# u' Y
创造有个视野问题、水平问题,但首先是责任心的问题,是想不想创造的问题。创造不能生编硬造,更不能生搬硬套,要合情合理,顺其自然。在召开一个会议之前,要做到三个超前:筹备酝酿超前,调查研究超前,材料准备超前,尽最大可能比领导想得更早一些、更细一些、更深一些。" E6 X" ]! f+ i# E! M. q
9 Y7 [4 w- ?' t8 n1 c03 变堆砌为推敲 
* p4 V6 D( i+ d有的讲话稿乍看还可以,但如果细心地分析,就感觉不对头。问题出在哪里?关键是一层层写什么,没逻辑,“驴唇不对马嘴”,这就是动脑不够,堆砌造成的。用心分析,好的文章,在层次上都有内在规律,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条条是理。+ z6 Y$ g5 s& ], K7 e ]
T" e- T; k. {, Z1 S/ w
这就要求我们写讲话稿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内容,理出若干层次,或是从低到高,或是从小到大,或是从虚到实等等,要有规律性,有层次感。起草人员只要下了真功夫,用心思去写,就一定能够提高起草文稿的质量。( [2 t. V( p$ |5 Q( A
, i! I, \: Q4 z5 k5 ] X. X
有的同志经常说领导讲话很难写,特别是很难写好。文无定法,没有什么窍门可找,但确实也有规律可循,有可以掌握的要领。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Q! }4 w) b: J
7 V V. O% {9 p& `+ i- B: g( C0 _1 S1 ]7 |
5 U& i5 b$ {7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