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下秘书 于 2012-2-18 11:06 编辑 ' V3 S# y) ^/ z0 ^% W
) L+ w7 y" m# E( G4 r4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下去搞调查研究,一定要多转一转、看一看,可以增加许多感性认识,看到许多真实情况。
- s5 t' Z- e, Z6 |) d- k$ h/ e, r% |4 B" G" n1 F
一、开展调查研究的意义
0 O, [! J" R# r4 Z9 m$ \9 [, w6 k, N4 E; A4 y2 Z* a. w7 C1 `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说:“离开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江泽民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就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胡锦涛说:“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 l. h( I' b7 k8 X1 A4 p8 [/ B$ w
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与先决条件,也是科学决策、克服困难最有效的办法。历史早已表明,什么时候调查研究做得好,什么时候路线、方针和政策就正确,事业就进步,人民就得实惠;反之,就遭挫折,跌跟头,百姓就遭殃。9 `( z$ t# C# N. p
; N* ^" C8 B) U: n0 V6 O L- J: j我们机关干部调查研究,必须把陈云的名言牢记心中:“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如果忽视调查研究,对工作全局不熟悉,对下情知之不多、知之不准、知之不深,当参谋就“参”不到点子上,指导工作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z: `& Q* C8 E' h
/ ]$ n- m- w6 X7 Q
二、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 {$ x! a2 j u; d
+ \! [8 M4 m+ ^毛泽东生动地说过: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因此,调研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学问很深的创造性工作。根据个人体会,我认为搞好调查研究,要遵循“三项原则”,弘扬“四不精神”,保持“五种作风”,做到“六个到位”。3 b, d6 k! L2 A& P& f' f
1 h+ P6 M2 [% D3 C! H' l0 |
遵循“三项原则”:/ O: |' M- W, J3 {6 L: t( F, q
; x* r7 @' X/ y一是需要性原则。需要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调研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客观需要来决定是否调研或调研什么。一般说来,有制定政策、方案的需要,有解决困难的需要,有推动工作的需要,有理论研究的需要。
9 O: D$ ~1 c9 `
. a! X6 V& k! Y8 G1 R二是创新性原则。调研工作必须在观念、方法、手段和制度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无论是从来没有做过的首创性课题,外地做过本地还未做过的移植性课题,过去做过现在继续做的追踪性课题,还是从新角度新侧面去研究老问题的扩展性课题等,都要有一定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 d9 L0 n* M0 ]; e$ ~' m( R
! V |6 m) L; r0 s2 t3 p' C4 P
三是可行性原则。应当综合考虑调查主体和客体的现实条件,与调查者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实践经验以及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条件相适应,与客观事物的成熟程度和被调查对象的回答能力、合作意念,与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相符合,只有这种与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相符合的调查研究,才有可能圆满完成调研任务。
3 J; R& ^; e6 M) O) c! U" i: O' e; o3 ], p( C
弘扬“四不精神”:
0 f5 @6 y) y2 Q, o2 g% D6 Q2 b9 l t) D2 w
不唯上,即不能为迎合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意图,任意剪裁或歪曲客观事实;不唯书,即不能为书本上已有的结论或过时的老框框所左右,而不尊重活生生的现实;不唯众,即不能随大流,不能被多数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看法所左右;不唯己,即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要敢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观点。% \ h; h: Y8 y0 Y8 u9 Z3 p
; ?; X' x& D* M+ N1 L2 [0 B# F
保持“五种作风”:
! H" U& u: s+ s! U' ]; B9 c7 a9 z6 u
深入的作风。调查者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进行艰苦细致的“下马观花”式调查;谦虚的作风。调查者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求实的作风。调查者要认真负责,反映情况要真实可靠,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艰苦的作风。搞好一次调研,必须多用心、多跑腿、多动脑,经过认真的准备和艰苦细致的调查,充分占有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全面了解事物的整体和各个部分;勤奋的作风。调查者要勤于调查、勤于记录、勤于思考、勤于研究,做到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脚勤。0 x% ^* b3 r1 c
& w0 |! k# Z7 F; U7 Y
做到“六个到位”:
4 M3 {8 O- j, b1 j. v; ~
6 {6 C: `! { p# b8 v3 t一是身到。有句老话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身到就是要身临其境,对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在这方面毛泽东是我们党的杰出典范。1927 年年初,他为了弄清中国农民运动的实际情况,在湖南乡下调查了32 天,走了1400 多里路,实地考察了5 个县,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30 年5月,为了纠正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某些错误观点,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他在寻乌进行了20 多天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整理出了近10 万字的《寻乌调查》,并形成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杰作。由此可见,清晰的思路需要有清醒的头脑,而清醒的头脑需要调查研究来支撑。
4 v { X8 p, G1 p; H" F) Y, z' F7 k, l$ A8 o8 J! b
二是眼到。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下去搞调查研究,一定要多转一转、看一看,可以增加许多感性认识,看到许多真实情况。
$ b$ m: W. H& _
4 ?# r9 K, |0 r三是耳到。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情况,顺耳的、正面的情况要听,逆耳的、反面的情况也要听,而且要特别重视反面意见。陈云曾要求,领导干部听话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相同的意见谁也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不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机关干部在调查了解情况时,一定要注意多听,不仅在正规场合要听,而且在闲聊、谈心时和茶余饭后,也要使耳朵保持灵敏,这样,了解的情况自然就会多起来。
0 ?0 H! V9 {4 J x( A8 m
" M; q( J( ?9 l# t" q, D, R四是口到。也就是不耻下问,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请教。毛泽东说过:“学问,就是讲的又‘学’又‘问’。”早在1930 年,他就告诫说:“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怎样问也是有相当学问的。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跟随领导同志下基层调研,发现他们经常采用“四问式”调查法,一问基层同志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二问基层同志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三问基层同志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四问基层同志最急需解决的事情是什么。方法挺简单,但是很实用。* K/ Q |$ d( V; o1 K4 ^7 v
. x i0 y$ B+ u5 r6 P: x. Y! f
五是心到。就是对掌握的情况进行理性思考,从中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到这一点,需要有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法。首先要把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起来,防止发生以偏概全。其次要把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结合起来。所谓横向分析,就是指把这项工作、这个单位放在更大范围内,与相同或相似的情况进行比较,衡量其进步和发展状况。所谓纵向分析,就是看基础、看发展、看全过程。只有把横向与纵向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得出客观、全面的正确结论。再次要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起来。要使调查的情况有深度,一定要学会动态分析,善于从联系上、发展上、趋势上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最后要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调查分析既要注重从质的规定上去把握,又要注重用适当的量来衡量。定量分析法常用的有概率推算、百分比计算等。定性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事物表象的分析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n! \2 j* _& `; a: K4 ?
! ~0 l) e8 S2 P! d4 o6 ?. [- o六是手到。就是要把调查研究的情况整理成文字材料。机关干部在深入调查了解中,不要等到调查结束后再整理资料,而是要随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发现不清、不实、不准的问题,及时在当地进行补充调查,使调查资料更客观、更完整、更准确地反映实情。文/韩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