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4 ]6 M1 h. ?, Y, f$ T- x6 @$ c
公文写作培训班 写文章、作言论的灵感,俗称点子,实际上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启示,是一种意向。对于作者,是引发其写作冲动的动力;对于读者,则是引人入胜的“诱饵”。也许可以说,点子是与文章的题目有着紧密联系而又不完全一致的一种感觉,一种可以意会而又不溢于言表的存在于文章中的一个“影子”,是作者表达论题(主旨)的一种角度。有些言论的点子一看题目,就让人拍案叫绝;有些言论的点子是读完了才让人感到。' r' t/ q* s' s' ~; D. s" |: B2 a+ W. U: S8 z# k
o6 X, F" ?$ _就写作而言,一篇言论在构思中,只要找到了一个俏皮的点子,那么,下面写起来就会顺手得多;文章写成后也就耐看得多,就能给读者的视觉以一种冲击力。明代茶陵派大学者李东阳谈到诗歌写作时说:“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我以为这话对于言论写作同样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杂文大家林帆说过:“点子,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中顺手拈来的感触”。
. m# J) o6 c i& M6 A3 \1 W. p# M7 N/ g: f
& @$ h6 p8 u# H" ^9 `' p9 W9 b既然点子是从生活中来,那么,提到言论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深入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再注重思考和联想。世间万事万物总是有着各方面联系的。两个事物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丁点儿灵犀,都能给言论作者以充分的思考方便,都能点燃作者的思想火花,都能诱发作者言论写作的灵感。0 P/ [- y, |; }5 E w6 |8 _6 Q- ^; A( h' g3 _' \! y
) B I; T1 }" [) W- c, C言论点子,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长期积累,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思索、联想的一个痛苦的过程。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就不可能找到好点子。+ J! ?3 b, M* I. Y1 f
! S' G! }0 d! j: d- T% d5 y; C1 n2 e. j2 ~+ r
从生活中大量的事例中找言论写作的点子,不外乎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顺向思维;另一种是逆向思维。% r# L/ A8 T# G9 m+ ]( D- [7 j
; O9 K& K6 A2 q" g秘友,老秘网建议您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如需查看隐藏内容,请用自己的话回复点评几句,系统将自动替您支付3两文银给作者。如文银不足,请先投稿一篇,即可赚取10两文银。如恶意灌水,可能被重扣文银。详见“新手必读”或咨询右侧在线客服,感谢支持!7 G8 }2 o" p1 |$ I5 @, A, v6 c
& b0 O8 F& w K1 v' K3 L9 z o0 x7 n7 S* q( `
- \$ |% P& u {, j
\3 J( V0 X/ Z f7 l/ \; f( {$ `3 G ~其实这种方法也是言论作者广泛应用的一种行之有效之法。这类言论写得好的如张宿宗的《重担也能坐着挑》,看起来是一个违反常情的命题,读后才明白讲的是要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不禁令人叫绝。他还有《五十也是黄金时代》、《人到老年万事兴》等,也都属于用逆向思维找到的点子。我也曾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写过一些言论,如《流水也腐》、《过“几天”紧日子如何》、《嫉妒也是一种激励》、《“三难”为何留待总理解》等。我体会,这类言论,往往成功率都相当高。% G! S) _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