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曾经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 ,文章和文件都应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并在文件写作实践中运用比喻、借代、对照、设问、排比、层递、引用、讽喻、对偶等修辞方法,引起广泛共鸣,让人为之折服。
, I0 W! j. ]% }3 i" ^6 v: ~7 {2 Q: e$ t5 _
一、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风格异同性
$ q& g9 e8 T& G* \ D9 n4 Z# M! c8 r/ V1 }
1.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不同之处/ |/ F: v$ S+ J5 ^) h
% Y. x3 z7 f0 j( P# w' D* r
如表 1所示,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在内容、词汇、语义、语言、写作动机、受众范围等风格上具有本质的差别。作为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文体,公文反映的是公务活动中的客观事实,要求用最准确的语言、最精炼的文字来表达发文机关的意图。公文语言一旦出现紊乱或不得体,轻则败坏机关名誉,重则给工作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所谓“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文学作品是想象的产物,是个体生命的表现,可以对所写的人与事进行艺术上的虚构、改造和加工,以反映生活本质,同时,又是间接服务于社会的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最终目的是提高个体生命和人类整体生命的层次。$ l2 F0 E" N- l0 e; }
$ ^) ]$ T9 f- \/ W& u9 T* \
表 1 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不同之处1 D! Y- D1 z% o' i* Y5 Q
% E* l7 i3 X; C4 R' i/ e# g
文体 公文写作 文学创作特点内容 真实 虚构语义 单一明晰 暗示多义词汇 简洁精练 丰富多彩语言 规范有序 无序模糊写作动机 受命性、被动性 主动性受众范围 明确规定性 不确定性
8 l, k) Q3 y( u6 T p
9 U& s: U# ^* N" a$ N1 _2.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相同之处3 U0 }: O+ B5 M2 y6 P# p
( Y O% F' o& c5 i* I
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又具有辩证的相同之处(见表二)。陈望道曾先生说过,修饰语句要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2]义。强调的是修饰词句要服从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 。无论公文写作还是文学创作,其主体和灵魂都是思想内容;任何修辞形式和写作技巧,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手段。一旦失去作为核心的思想内容,那徒然存在的形式和技巧无论多么的新奇和美妙,都会统统变得毫无价值。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又是相辅相成的,除了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的文学素养水平,也是公文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9 T) i$ S- d. n
7 [' }" \6 y- @ G9 {7 [表 2 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相同之处7 c5 p1 C% K" O' F, K( J
) s& z. _ E9 i. U6 y7 t
公文写作 文学创作文体特点主体和灵魂 思想内容表达手段 运用修辞目的 传达意旨效果 说服或感染受众要求 推陈出新* [3 I0 d* q$ ^1 r2 P
3 `& B8 Y6 }4 M# I二、适用于公文写作的文学修辞手法: ]3 {6 [- z( \1 o0 d4 j
- i9 w7 G! k; r0 e2 z
鲁迅先生说过,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就不[3]能达意 。适旨应境的修辞,能使文章的语言陡然生辉,焕发出动人的魅力,这是任何一种文体都梦寐以求的艺术境界。但并不是所有的修辞都适用于公文写作,一切修辞活动都必须以写作的实际思想内容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去选择表达方式。
$ I9 j5 i# ]5 A; @6 q- h; ~. f+ i* i% `) E2 ]
1.增强文章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 R1 X: G* ~2 J5 U# l" V3 O9 E" k9 q; b2 Z1 S2 M0 R
. r9 D5 x: O; t
) g" {: A& a9 u' u1 D三、结合文学修辞语言进行公文写作的方法. V4 O3 h$ t: F
" V* z/ R1 }3 ^1 h) A8 X
陈望道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在。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2]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可见,衡量修辞好坏的标准并不是看辞藻如何华丽,用语如何花哨,而是要看使用的文学修辞语言是否恰当地表现了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适应了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 c# s0 K2 ~! i+ j, Z* G& K3 V, J( g
q! Y+ ?. A, U) Y* c( i) m1.恰如其分地选择和运用修辞语言
* j" z: S+ T I5 u n9 M8 l6 ]. m3 T2 F a* f4 _! @
公文写作注重规范实用,一般情况下应选用那些适合公文内容表达和有助实际效果的修辞语言,同时,要反复推敲,掌握好分寸,用得轻重得当,恰如其分。有些容易发生歧义和曲解的辞格辞趣,例如,反语、夸张、双关、婉曲、衬托、顶真、拈连、仿词等,公文则一般不采用或极少采用。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联系语言诸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灵活调整(包括增、删、改、调)修辞手段,以增强艺术性表达效果。
1 `9 p# V: b) o6 U* Z
- R4 s2 r3 @3 I9 q2.下功夫精心推敲文字和词语 j$ x4 u# J: y" n$ w/ C5 G' Z. t! d
$ @3 |# v5 @ {+ ^; i“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词是写文章的利器。要写出一篇文理通顺、语句流畅的公文,一定要下功夫锤炼文字,从标题到内容,逐字逐句进行斟酌、推敲。选用词语必须坚持 “确切、明白、生动”的标准,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使所写公文达到现行效用的目的。在选用同义词语或短语时,要依据行文的目的、上下文和语境而定。为达到公文的应有目的,还要对文词进行多次加工润色,获取最佳表达效果。* `' R: Z0 a5 X
7 `$ i5 `2 [4 r1 C" k% j3.科学合理地安排句子和篇章结构根据公文思想内容的表现需要,在篇章结构上细心构思、精心布局,合理安排句子结构和段落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下功夫选择最贴切、最能表达本意的词语或短语组成句子,避免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令人费解的句子。上下文之间的过 渡和转折要自然紧凑,开头与结尾要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善于运用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使语句和意思表达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作者:纪 江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