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确定好公文结构。通知、通报、请示、报告等不同的公文,需要有不同的结构。通知一般会有指导思想或工作意义,工作的步骤和方式方法,工作的政策标准和工作要求等;通报一般会有活动开展情况介绍,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工作措施或工作要求等;请示包括工作情况介绍,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等;报告是工作情况汇报或总结,包括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或工作建议等。因此,不同的公文需要有不同的结构,写作前要在脑子里确定好结构,有清晰思路,做到结构明了、层次分明。
8 a1 {( R3 r" e: V# A1 N# {
2 Y' i7 p5 M2 K0 z8 x& ` m二是强化归纳环节。归纳,也就是梳理、总结。写作之前,要对材料进行认真梳理总结,按照工作意义、措施、步骤及存在问题、建议等进行分类汇总。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起草的初稿、同事的修改稿、领导的审签稿、最后的印发稿全部保留下来,反复对照、推敲,看自己在结构、思路、句法方面有哪些问题,在高度、角度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在梳理总结方面有哪些欠缺。通过归纳、对照、梳理、总结,对公文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l# w1 t7 m# v( p8 G1 l8 V& [* A' g
- I# D) g, N1 M; g+ \! o三是提升公文高度。公文写作中,要站在领导、单位工作全局的高度来谈思路、提对策。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写出来的公文才更有高度、更有内涵,也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G, {6 r1 \5 y- i, l8 \
6 C! i* ]+ f' b/ P0 K
四是完善好公文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公文写作中细节显得尤为重要。公文不同于文学作品,不追求艺术魅力,只要通俗易懂地把事情说清楚就行,要多用朴实、准确、得体和凝练的语句。公文用语不夹杂主观臆断、好恶和情绪,不用容易产生歧义的多义词语,要切合分寸,能说什么、不说什么,多说什么、少说什么,怎么说、用什么语气、措辞说,都应该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目的和特定的对象紧密联系起来。公文语言要简洁扼要,用最简洁语言表达最全面内容。公文初稿形成后,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把可有可无的标点、字、句、段删除,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正确使用汉字,不能造字、拼字,更不能出现错别字。细节处更能体现能力,决不能因为一些细节处理不当而影响整个公文的质量。( F6 @# [7 S6 z0 t+ D- D& k
' J6 U2 F; u9 T7 }五是要体会领导意图。起草材料的时候,要先问清楚材料的目的,认真吃透精神,明白领导的观点,要表达什么,并且还要进一步扩展领导的意图。有的领导交代意图时,只是一些初步想法,或仅仅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提出问题,我们还得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更多的层次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举一反三,扩展和延伸领导形成的基本观点,对领导暂时未想到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进来,把领导简单分散的意见扩充为比较全面、系统的意见。
( k! M5 Q. r7 }' |; I$ h5 q
9 J' c v7 E/ R: }1 P! Z6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