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源于问题,发展始于矛盾。 ! W4 E6 [- z+ @: k7 I8 [! k. U8 W
9 _6 u7 H8 ~) u7 ?+ J p 论坛上的筒靴们说的好,做公务员,就是做自己的人生。我继续讲下去,是避不开规则、做事、做人、道路和理想的。谁也不能撇开世界观,只说方法论。5 M% B( p$ O1 a$ _! u/ p" s; K
: ?0 r0 k! w8 J
以下的这些“悖论”,有的是我自己经历和纠结过的,也许以后还要继续面对;有些不是公务员职场所独有的,只是这里更加明显;有些和每个人的性格、心态有关,此之破履 彼之锦衣;有的过于深厚,需要更长时间的思考。但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如果你做公务员,又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它们就会意外或必然的出现,给你一个小小的或长时间的困扰。就像七年中,我所经历的。7 k2 q3 A) t+ j
{8 O3 ]6 j3 @* M 1:目标悖论8 s, n2 v% m: q: A8 g
做公务员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第一目标肯定温饱和稳定。恭喜你,从考上公务员的那天起,基本上已经得到了。
7 f4 A3 e1 l/ z; [7 e 但是往后30多年的时光,就不再追求一点新的什么了吗?世俗看来,公务员的追求一般有三种:一是进步,俗称级别高。二是实惠,俗称能量大。三是为民,俗称共产主义理想。但我见过级别高的人,徒有级别,和你一个办公室,做一样的事情,默默而碌碌;也见过能量大,大到丧失自我,寻求私利将自己送到监狱的人;更见过仅有理想,却四处碰壁的人。关键在于这些综合方向和目标,如何做到既现实又理想,既协调又统一?
( ^' `$ H* y5 e/ ?# a$ s: K# T# T
2、能力悖论 b& G: `! w2 C( t. c) Y; ?; r& l
现在随便一场公务员考试,都是几十上百人争夺一个职位。考上的都很优秀,都是高手和好苗子。但是,到了机关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做的事情都琐碎、简单、重复,一地鸡毛,基本上用不上什么能力。以最有技术含量,也最普遍的文字综合工作来说,我至少听过好几个文字高手这样指导我:“文字工作的根基还在中学”,不得不承认,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问题在于,岗位和考试的反差实在太大,既然一个听话肯干的中学生都能胜任的活,为什么要这么多本科生、研究生拼死拼活争着干。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给予的岗位能够施展的空间这么小,时间一长,会不会费了你的能力和武功?
& C0 \3 y# `9 V8 b
0 t1 [& E; @: [# c 3、干事悖论 5 V+ Y1 F: K6 \5 c8 u4 K/ ?; Q
好,我们再具体一点。2 I) C1 q- O! f% I; R5 K; J) `/ W4 s
我们每一个刚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家里人都会说要勤快,要会干事。的确,我们也只能靠着干事确立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靠汗水建立核心竞争力。但是,会干事的人一定幸运吗?就像第342楼说的那种情况也并非没有。我就亲眼见过一件事情,某单位有一名额去香港挂职一年,对年轻人当然是绝好机会。这个单位最能干的小伙子,由于是业务骨干,缺他不得,单位只能决定,谁去也不能让他去。结果让那个平时不太会干事,可有可无的家伙去了。
2 F7 v& M$ Z6 r
8 x$ q/ n! K- j a# M- L 4、出身悖论2 l/ e' q" z3 W- L# f. o# m
这是一个观察。有一位高官,像我们一样出身寒门,努力打拼,身居高位,但最后却因贪腐被判刑,从他家夹墙中起出大量的发霉的钞票。一些了解他的人说,他哪缺钱呢,都是小时候穷怕了。那么家境好的呢?一般抗拒腐蚀的能力上要强一些,但是总体上却更安于现状,缺乏动力,不愿打拼,最后失之“庸陋”。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但出身却影响了性格和气度。# @ P- w+ G! t) l7 s
( I; @8 r* [2 ]) [6 ] 5、报酬悖论1 Z4 _6 _% H( D
两个方面:一是收入不高。进入之前,我们都以为公务员除了工资,还有“灰色收入”,反正肯定很殷实。但是进入之后就会发现,大部分公务员也就是温饱朝上,刚刚够用,离殷实很远,传说中的灰色收入仍然在传说中。二是报酬不均。工作上,大部分事情都是新进的公务员在干,但是收入却也是最低,最要命的是,前几年老公务员都分过了房子,但现在基本上叫停了,面对住房和结婚这样的现实问题,年轻公务员的生存压力仍然较大。+ l+ f/ B) q1 t, j" G/ v/ y
& ], d A# `0 p F* m
6、尊重悖论0 Y0 \7 ?+ b) U6 v& M
公务员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吗?如果在家里,父母向人介绍,儿子(女儿)是公务员,大家赞赏有加,你脸上有光。但在社会上,四处宣扬自己是公务员,恐怕情况不妙,要是和他人在街上发生一点的矛盾,你大喊一声“我是公务员,我是机关干部”,有理或许也会变没理,可能还会上新浪搜狐。前段时间,我注意到一则新闻,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生了一个小的交通事故,双方发生矛盾,那个傻乎乎的局长,大喊一声“我是干部”,结果引发有几千群众上街围攻,最后局面差点失控。论坛里我没到发链接的级别,大家百度一下标题“安徽一局长开车肇事当街抽打学生被千人围困”,自己看看? 0 ~, F$ J: J' R! w* }7 f9 N0 t
! U* v- I% D: p8 s4 U; L; r 7、评价悖论7 e& C9 H3 k1 ]
最近发现评价一个官员实际上很难。原来以为海瑞就是好官,张居正就是坏官,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大家看看《明朝那些事》就明白。现实中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官员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委的警示片,里面说一个贪官,贪婪无耻,胆大愚蠢,事实确凿,无可否然,他自己也是老泪纵横,后悔不已。这个人出身高干家庭,我一直以为他就是一个“衙内”。后来我到一个同学家做客,刚才讲的这个官员曾经做过他们县的主官,他父亲提到这个人,说“这是大好人啊,做了好多好多实事啊”,然后滔滔不绝。说明一下,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个普通工厂的普通工人,是最典型的老百姓。疑惑就在这,一个人身上怎么会同时具备这样截然不同的特征,他的“能干”和“贪腐”之间有无联系呢?2 V0 a. X r/ K- [1 @+ R
% _( @1 `( p4 A1 r) l
8、榜样悖论
* }. Z7 M! }8 [: s 想进步,如果能找到榜样是最好的。但公务员职场不同于学校,从身边的人中间找一个榜样是很难的。大概有几个原因:A、我们在机关里面看到的大部分的人都安于现状。B、能力强的人,恪守沉默,厚积薄发。C、已经成功的人成了传说。最后一点很有意思,几年前,我所在的单位,有一位副处级的调研员,通过考试成为了副市长,实现了真正的“一步三级”,但他这一跳,也就使大家在等级上、空间上、和心理上产生了距离,没有办法和他直接沟通,失去了向他学习的机会。他究竟平时怎样分配时间,协调社交和学习的关系,到底看哪些书复习迎考,到底有什么样的杀手锏。。。。。。成了谜。+ l6 A3 @5 g+ T6 I% h! {
8 k* b! `" t+ D/ O+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