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材料实在无味,写写停停,一直耗到下半夜才草草收工。老婆早已熟睡,被我拉起来吃“叶酸胶囊”,顺便让她给我在颈椎和腰椎贴了两块膏药。仰在床上,腰部巨痛,既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d! P0 H$ F& r" g! \5 v" j% ^
9 t* ]( h2 E' E7 g; c% u$ f _( r
材料是关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无可厚非,往空里说是第一生产力,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应对新挑战、实现新目标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往实里说,科技成果,发明创造可以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这其实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最重要的环节。要转化,投入是第一位的,说一万遍重要、重要,也不如给俩钱花花。实际情况是,我们现在的政府有谁愿意搞回报周期长的科技投入呢? p9 U$ Q; g9 o# e, l, _
3 c3 D) l& o8 q- O, Z 既然说说没用,给钱有用,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给钱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告诉我们,讲了才能说明重视,而给钱不给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因此,给钱虽然有用,但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当着大家的面说说。我的工作就是让领导好好地说说,尽情地说说,彻底地说说,忘情地说说,想到这里,我心里立刻舒服了很多,能让领导爽一下 ,看来我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嘛……$ k& F9 `. h& h
/ t/ f( s/ \! | 从领导人的习惯,可以管窥当代文字工作者从无到有的历程。毛主席可以说是搞文字的第一人,他喜欢自己的稿子自己写,也提倡所有的人跟他学,所以我估计他写起来上瘾,因为他写个通宵是常事,论十大关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我党重要方针性文稿,都是他老人家整夜整夜地写的。电视上就是这样演的,毛主席清晨推开窑洞的门,点上一支烟,把手插在腰间,眯着眼睛眺望一下初生的太阳,阳光洒在他的脸上,让那张踌躇满志的脸显得那么地与众不同。这是写材料的人最高的境界。小平同志不爱写的人,平日里也不爱讲话。但在工作上讲的话通俗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也就让秘书省了很大力气,无非是完善充实解释。到了江总书记,给他写材料我估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总书记爱讲,爱题字,念起稿子来起话来也写抑扬顿挫,别有一番风味,但他稿子里的那些东西已经完全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手笔了。
& o+ Y8 [; G1 G; i# D+ d6 d8 Z5 C# ~( }
除了毛主席,写材料上瘾的人不是没有,但少之又少。但未必爱写材料就能成为伟人,反倒更多的人称为萎人。以前有个老领导,对文字工作可谓痴迷,传说为了搞一个领导在常委扩大会的发言,大病一场但仍然坚持工作。下午开会,上午领导先走一步,他在打点滴时仍然在研究稿子。后来越研究越觉得应该调整,于是把吊瓶带到了车上,边打吊瓶,边修改,边赶路……后来,这位老领导被误诊为癌症,鬼门关上走过一遭后,随即放弃了文字工作。对他的敬业精神,感动,对他的选择,解脱。3 ^7 `9 \/ r4 m% M, x; B
/ H# J3 j8 l; J
有位领导归纳文字工作,说是一支秃笔、两袖清风、三餐无味、四季无常、五谷不分、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死一生、十分糟糕。很生动。. S" F5 x' V9 J1 G' Z$ d- E8 g' C9 {
7 i5 l) H, D6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