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贾陆英老师在老秘网QQ群:643648492,继续给大家传道授业解惑。本次贾老师就《论语问答录》第四章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交流,现将群聊实录整理如下:
3 r8 E% L7 D* }- Q7 Y9 i F @5 l5 ~) T7 R
: G8 f4 ^1 h6 A, w9 F贾陆英:
: c6 \% }& T& _ 上午大家紧张地学习三中全会公报,下午轻松点,咱们继续学习《论语》学而篇第四章:
6 X; l: j' ?% p4 s( a* a, m0 x: I0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0 K2 O7 M3 v% g) K- _' y7 G
曾子:名参(读shēn申),孔子晚年的学生。三省:省(读xing醒),察看、检查。三省的“三”表示多次的意思。传:受之于师,指老师传授给自己的学问。- p$ K2 c# F8 b/ o; L6 O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4 K6 i% r# c- t4 D
( o! V7 d1 e5 n) M% P
问:每日自省,体现的是什么精神?5 P/ {: j& @6 y6 Z' e( h ?: \
答: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强调君子修养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自省,正是体现"求诸己"精神的自我修养方法和途径,是儒学的"为学之本"。《论语》中多处提到这个问题,例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 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等。当今社会,情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通过自省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也不再局限于当年曾子自省的三方面内容,而有了新的内容、新的要求、新的标准。但是,内省的自我修养方法和途径,经常地进行自我批评的精神,非但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不可须臾离开的。( s6 y) |" Q: M! z% F1 m' Z' r
- L4 n, q i9 C2 |
问: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就是指“忠君”吗?) K; n x3 Z" r: u1 @$ ]8 l
% b# j; o( h( D
答:古人对“忠”字的注释是: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们讲忠,大都是作为一般道德规范,泛指对一切人,并不专指忠君。“忠”与“信”常常合在一起,讲“忠信”。“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也是泛指。曾子把为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列为每日反省自己的一件大事,彰显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真诚待人的精神。
; [, u( K! H; `! P7 R1 I+ K
) K! H5 C0 t4 t3 z 孔子教人,有四项基本内容:“文、行、忠、信”。“文”指历代文献,“行”指德行,“忠”指对人尽心竭力,“信”指与人交往讲诚信。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这个从始至终贯穿于孔学的“道”是什么呢?学生曾参的理解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这虽然不能涵盖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全部思想,但却抓住了“为仁之方”这个道德实践的要害。“忠”和“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就是为人谋事要真心真意,全心全意。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想要立得住,有所作为,也要帮助别人立得住,有所作为;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它所强调的是真诚待人的精神,是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的途径与方法。
6 N$ ?# d: k O- d( V. Z. S4 h( i; f
# M# T' T$ z- [ 汉以后,儒家思想被定为一尊,后世儒家为适应专制主义的需要,对孔子的思想作了许多解释、发挥。他们的解释和发挥,与《论语》里记载的孔子本来的思想,在许多问题上既有联系,又有不同。这是在读《论语》和了解、研究孔子思想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论语》关于“忠”的内涵,就与后世儒家提倡的忠君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相互对等关系,并非提倡愚忠。汉儒的诠释,强调君依礼待臣,臣也就能尽忠于君,侧重于对君的要求,认为这是臣尽忠的前提;宋儒则说,两方面都是理之当然,君臣应各自尽心去做,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由此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汉儒的解释更接近孔子原意。. |' h% L: H1 C: ?# D+ s
W0 e7 I7 b! r4 h$ s! y红豆不惑:
" @( |- r# @' T: `1 j8 t" q3 Q& `9 s" v; P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教人,有四项基本内容:“文、行、忠、信”。那么当世应以什么为基本内容?如何“省之”?“省”之何物?不妨探讨下
$ G: g# ]3 F* s, N* Q% @
2 Z! j1 g1 G! E; d贾陆英:
) q& G9 R! ^' W
, X) y. _9 x( M( n# v9 A0 w当今之世,我们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应成为每个中国人常常“省之”的基本内容。2 z$ l$ c. M2 ?3 q
+ m$ J2 ?. _' d) Q- ]1 [& H+ g' H* T贾陆英:
1 P! i [4 x. O' m1 a B' q
/ b) W: G9 J6 g( Q/ u6 h 十八大报告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8个字,是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已经写入党章和宪法,反映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愿景,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8个字,既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目标,又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追求和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着眼于确立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在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支柱作用;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是作为价值主体的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涵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在价值共识上的最大公约数。
' ?" @1 ?. x1 b; V' G
' S: t: [4 F z) m/ y潜龙:
: @' L( v8 P. Q. O 不论是孔子提出的,“君子求诸己”还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都表明这样一个道理,凡事要多自责、自警、自助、自立,只有做到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你才能保持内心世界的强大,你才能做到无忧无惧。所以,孔子还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都是指这个意思/ r9 X j" R8 Q, ^
+ p9 l2 a7 B! F m# R# ?* ]4 K红豆不惑:- X3 w+ g" v1 S& i
凡事要多自责、自警、自助、自立,只有做到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你才能保持内心世界的强大,你才能做到无忧无惧。我还做不到。孔子还说,智者不惧,...红豆非智者也
6 l2 g# A' `& s2 t* k4 \8 a: }, w0 N) Y& `
贾陆英:) ~; Y$ }% s, C! e% |
1 |" R. Y- _! \4 E; t
省,指内省,也就是反思自己,捡查自己,做自我批评。是个人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有力武器。“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对。孔子认为,这是一个君子必须兼而有之的品德,后世称为“三达德”。不仅无忧无惧,还要无惑。这是高标准,是我们人生修养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 ^# p( X! h2 A. u: p( h+ y2 k8 Y1 `
红豆不惑:3 D9 Z" Q: C* D" r3 H
: T u3 r! L1 J* |; P$ h“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三者可有层次之分?三全合一者,不多见也。
& s' G0 A4 [- L4 a4 t
3 z. s: S) c; n8 H: e4 v2 T贾陆英:
d) m% }: z& ~6 b; p" c1 q7 Q% S* j5 g1 ?9 a
无惑,主要指辨别力,要学会识人,学会辨别是非。对今天的党员和干部,主要指政治上要清醒。为此,首先理论上要清醒,这就要学习,要成为智者。: g0 Y) u! n1 K5 F( C, k& f
" o" W# P8 H8 K6 D) K
红豆不惑:
( i9 D' p6 R/ ]- E% e: q# Y2 Q* A4 i5 R4 S& T
这是政治层面,可还有生活层面?或说社会层面?, x/ r, z/ b. @
2 e1 ?' R) W, T
贾陆英 :
0 x, V; x4 O' ?, m* f6 c7 ?! k" c' |# W& C# l9 _% g8 k
孔子强调,君子应同时具备智、仁、勇这三项美德。他说:“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仁者品行高尚,悲天悯人,胸怀坦荡,内省不疚,故而无所忧虑。知(智)者勤学敏思,明道达义,故而无所迷惑。勇者见义勇为,志道直前,故而无所畏惧。在君子必须具备的这三个条件中,“仁”是道德核心,思想境界;“知”是学问和智慧,“勇”是胆量和行为。“仁”是体,“知”和“勇”是用。《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知、仁、勇三者是统一的。在生活层面,或社会层面,不惑主要强调识人,懂得交友之道和处世之道。2 t3 u2 |" i1 ]. g4 g- I$ ~3 b, K
i+ e4 b$ C& P9 p" r% r小学生:) M5 U: s5 H+ N# Y
# o( t1 W! s! x是不是工作和生活不困惑啊?
6 @, u6 v0 K8 F. p9 @& |2 V" Q
: P: R# m% c2 Q. o2 z0 C h红豆不惑:/ ?' z" H! v% J7 w
9 \ z; V* X1 v }/ ^- b; \
困惑当有,然能自行处理自行解惑吧。红豆以为,个人不可能储备解决所有“困惑”的能力,但可习学“解惑之道”,以解众惑。就是要习得解惑之道。前辈以为如何?) H3 t0 ?( @( ?& {
2 K- ?. G+ q$ B5 Y+ F, }. Y' y
贾陆英:
: o( ^& K0 p+ ^- h+ n5 n- W7 L, A9 ]5 ?( e& k' i4 s% u7 H
是不是工作和生活不困惑工作和生活不困惑啊——兼具智仁勇三项品德,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可以做到工作生活不困惑。工作生活中常会产生困惑,然能自行处理自行解疑释惑。学会解惑,便可不惑。再有惑,再解惑,如此,可不断进步。
' y0 ~/ a7 s$ q; e u D5 D4 m* b/ a* |8 J! X4 _! A
红豆不惑:
' u1 A. }. B- E g6 y1 g$ |$ {+ S- M3 I0 P
比如红豆乃文科生,为谋生计需学理科的知识,便求助与网络课堂或老师,妥善安排时间,自行解决此惑,获得***证书。此为掌握解惑的方法,也为解惑矣?
5 V$ x9 m0 g* `- G9 Q/ S
5 {1 C! S4 j0 p8 K5 T. ]贾陆英:
$ v. f# E) W) J) M- V* ]# a0 |$ H+ J5 E9 k' [5 E# W
赞同红豆的观点。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不能离开群体,所以要学会交友之道,处世之道,惑不能自解时,可请贤者帮助。
+ M* R ? A! v& m- ^( q# K
# t' O. x5 g$ E% k2 }# C红豆不惑:% a9 E9 R1 h7 d. o
b% x( v6 q0 B6 t嗯,这个很重要。前辈可否在细谈下交友之道?红豆觉得现在的人都已淡忘或不解。比如,QQ谈话,正聊着,忽然就没了人下线了,也不招呼一声。这些虽是细节,但也是交友之道其一吧,只能算是交友礼仪了。红豆对此很留心,现在能做到基本的交友礼仪的,都是些年长的人士了: q- M) l, k: X& ]& q) R% ^9 A# k2 x
2 I6 j" E) }+ J' n) N6 k
贾陆英:
8 U$ z L& c: O1 A1 z! ~" \7 |+ Q+ ~
v w( \/ ?& k5 ^3 Y- z) M1 ~6 T# N+ S
贾陆英:1 n5 L& ^1 U7 K. L
8 {$ @. `5 C' Z, ]% F ~4 `
好,就谈到这里,有事先下一步,抱歉。谢谢老猫。& x0 x9 ]' v8 t7 s1 f+ E: d' f
- }/ V7 |7 c7 ?; f
老秘网-老猫:( m1 O0 V* q2 F) i2 ]8 g: Y
感谢贾老师,贾老师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辛苦了!红豆今天表现不错,特通报表扬。{:soso_e163:}4 N+ F/ s' W; V4 }/ e
; E. y& {5 o- ~
1 }( ]+ I7 p6 x0 Z* A, g7 [/ ~, P
. q0 B0 V/ S/ W
7 x' P y z) b1 p/ M) b#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