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务交往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实际需要,商务人员必须对一定的交往对象发出约请,邀请对方出席某项活动,或是前来我方作客。这类性质的活动,被商务礼仪称之为邀约。
' @& e* U% D1 b/ ^2 G5 I" d+ Z |; {- f+ Q1 B8 ~9 y
在民间,邀约有时还被称为邀请或邀集。站在交际这一角度来看待邀约,它实质上乃是一种双向的约定行为。当一方邀请另一方或多方人士,前来自己的所在地或者其他某处地方约会,以及出席某些活动时,他不能仅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行事,而是必须取得被邀请方的同意与合作。作为邀请者,不能不自量力,无事生非,自寻烦恼,既麻烦别人,又自讨没趣。作为被邀请者,则需要及早地作出合乎自身利益与意愿的反应。不论是邀请者,还是被邀请者,都必须把邀约当作一种正规的商务约会来看待,对它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大而划之。
- w3 { L! t0 S& P0 Y. K; h/ X1 v+ G& p: j2 w3 h$ H
对邀请者而言,发出邀请,如同发出一种礼仪性很强的通知一样,不仅要力求合乎礼貌,取得被邀请者的良好回应,而且还必须使之符合双方各自的身份,以及双方之间关系的现状。
% W1 S* }7 ~( u- a: v
5 ^8 S& S w5 H* _( S; b! ] 在一般情况下,邀约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的邀约,既讲究礼仪,又要设法使被邀请者备忘,故此它多采用书面的形式。非正式的邀约,通常是以口头形式来表现的,相对而言,它要显得随便一些。
* k( p" L/ i0 B# X5 Q1 V. ]
! P* ^" K5 i4 s0 p 正式的邀约,有请柬邀约、书信邀约、传真邀约、电报邀约、便条邀约等等具体形式,它适用于正式的商务交往中。非正式的邀约,也有当面邀约、托人邀约以及打电话邀约等不同的形式。它多适用于商界人士非正式的接触之中。前者可统称为书面邀约,后者则可称为口头邀约。$ H2 y: F/ i- V; A. X9 V+ X- V
根据商务礼仪的规定,在比较正规的商务往来之中,必须以正式的邀约作为邀约的主要形式。因此,有必要对它作出较为详尽的介绍。, J9 y6 G* M+ `4 O) l& ]0 U8 X
; X# W. @5 \* @+ W# ~0 K 在正式邀约的诸形式之中,档次最高,也最为商界人上所常用的当属请柬邀约。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的大型活动与仪式,如宴会、舞会、纪念会、庆祝会、发布会、单位的开业仪式等等,只有采用请柬邀请佳宾,才会被人视之为与其档次相称。/ E, t, j/ k) @% c% `/ r# ~
1 A Q' U6 @* D# e7 ^/ n" s' z
请柬又称请帖,它一般由正文与封套两部分组成。不管是上街购买印刷好的成品,还是自行制作,在格式与行文上,都应当遵守成规。
- M) ~; b" r! P% H1 Z* {
& T6 r/ O+ v! B0 P 请柬正文的用纸,大都比较考究。它多用厚纸对折而成。以横式请柬为例,对折后的左面外侧多为封面,右面内侧则为正文的行文之处。封面通常讲究采用红色,并标有“请柬”二字。请柬内侧,可以同为红色,或采用其他颜色。但民间忌讳用黄色与黑色,通常不可采用。在请柬上亲笔书写正文时,应采用钢笔或毛笔,并选择黑色、蓝色的墨水或墨汁。红色、紫色、绿色、黄色以及其他鲜艳的墨水,则不宜采用。4 S) z B4 I; u+ K
& L% e) B1 \ u, A& B6 W0 C/ G
目前,在商务交往中所采用的请柬,基本上都是横式请柬。它的行文,是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地横写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竖式请柬。它的行文,则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地竖写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竖式请柬多用于民间的传统性交际应酬。因此在这里将它略去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