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是学文学的,公文写作原本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概念。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需要时不时起草个文件,写个发言稿或者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开会的时候也要作个记录,出个会议纪要,这也算是和公文写作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接触,接触到更加严谨的文字任务,进而加深了自己对办公室文字工作的理解。我觉得参加公文写作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公文的写作在工作中往往接触得最多,用处是很大的。这次培训我有几点感受和大家共同分享。
3 P: V% t/ ?6 d/ |1 N/ A: I4 w* C1 q7 E- E7 \- t- N; Y
一、 “非我”心态
# K( H/ ]6 l6 A. Z! m8 e4 a! p! b9 a+ x
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 3 W$ ^- ~- k( h' D( K9 j9 J
9 p3 Z7 Z. l0 s/ x, }7 g 而公文写作一般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最好是能和他有个沟通,不然急急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课上教授们也举了很多常见的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
2 {* |& R* @ t4 }4 |, y
$ O0 _4 p- U( x! N- [* C* e 二、“死板”而不乏“灵活”
5 z- U6 o% w- @' Q. i+ Q, O4 z1 N' g; I; `- i
无论是公文、专用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人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约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政府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应用写作时往往不能乱来,必须遵守规则。这不同于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打破陈规,不断创新。且不可对规则置若罔闻,否则会造成写作上的失败。但这并不是说,公文写作就没有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我认为除了形式上的较多的约束外,在内容上除了注意一些语气的东西,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去驰骋的,当然毕竟公文不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还是以实用为上。5 Y% N/ p+ {/ Z' V; f
5 T6 C& Z4 @* U" h: c 公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具体不同的文体不尽相同,初学者不免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对于这些规则,我觉得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即使死记住,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最好的方法是找来一些标准范文去看,对照规则去看,多想想为什么这样,最好能理解这样要求的合理性,当然对于一些习惯性的东西,记住就是了。然后,可以不看规则去写一两篇相同文体的,在对照规则和范文去检查。我觉得在反复实践中去理解记忆比较好。在课上,教授们给我们举了一些有问题的材料,去挑错,这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方法,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公文的写作要领。 ! x" g7 e0 S. k5 U- v, y6 E; O4 m
, ~; J9 v8 u* T* J) j0 R9 M 三、 “朴实”的文风
; B+ V& J+ [' Q: ^. J* P& v, ~ f* v0 g; N2 z" J7 n+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