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二十四史》中的30则经典名句

[复制链接]
见习秘书  发表于 2014-10-25 00:58:2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谈及经典,大家一般想到的都是能够扛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实际上,经典一词在古代是专指“经”和“典”。
   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
     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进行佐证,提供思路。也正是史学先驱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处。
     那么,接下来一同读读史书里的名句吧。

% x7 N: C  `( c* T; Q1 E) x1 L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n. }9 u# ^4 [# B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 L6 Q! Z# u: l2 y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 V% l( X9 d6 F4 |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 M# E! Z1 o( A& w8 I

; V9 J9 a9 z8 I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 W8 {# \6 Q7 w: S8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 Q% e( D5 h. B$ ]# E3 R
9 b! g7 h- [2 e8 R9 }8 m( [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t; l6 S0 X# U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4 A7 ?) y2 [" q" @: h
* F  ~1 w: M5 S&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1 m; [1 t$ p# w% o9 b, z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h; a$ O& \% O. E  p; y) i% O

# B, e" [# ^+ d- H! o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 k& Z4 R" }7 [3 }1 r  X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E# [9 L# t1 t% z: P, O
" \! ~8 {: E# S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0 d5 _0 @2 Z5 o( {  e: ^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 i. y6 u$ w$ ]& I7 N/ ?9 w( W. A- M

7 N* c$ _7 n- i' z9 T- o- q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 |2 c5 _/ x; {, [: D; f) a&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r6 l. W7 E. d+ c( T" m9 L, G
9 |" p  b. s/ M0 Q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0 e; T" c2 v5 j5 |6 |) R-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i, u( Y2 K- H* I: v

& Z  y$ d; R- D. v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 Q3 G! Q- ]6 T1 p- }, a( T) ?) h/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 P, R) ^6 K- Y' ?3 w+ L  }8 I/ h& q, g& Z' i$ d6 W* B: f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4 q1 e9 t/ l5 n! G8 R8 k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V! V1 F; e4 E1 g7 P# D

' n. c! I: K2 Q* K1 B; F- e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 F: I5 e0 [6 }1 ~0 l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L" `: f6 b" F! _6 P" I
  T- S# \! x2 D" y! G& C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k5 r" Y5 _% G; c9 y5 z3 G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5 ]* x% ]9 u* i9 A& ^

0 [# S8 {3 G4 ?0 ?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 |4 G. s5 `! n2 h" o: [  z9 v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F( G4 [' s2 I. Y

, O- s& ?' b' {! |& }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 f  D- S: i, s) c+ q译文: 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d" N) M8 d+ E8 ?/ }
4 P. Z2 G/ R1 @8 ?; h* y% K  t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7 w3 f7 \) w. F" L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 r7 i+ Q$ g8 S. @4 n6 ?8 ~- \0 M
* G& ~8 N+ f$ o0 A3 O; \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2 Z+ W" D9 L7 K  N6 H4 U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K& ^, G! X" x+ X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
, V; p/ v! C0 t. N6 U7 y3 \8 N3 q4 @! w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 M$ l& h4 `7 l* r

  b- i0 q0 P6 G2 _: Y5 V6 R- ?2 d
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
2 O: m: Y. G8 {* V  @: s" r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 D4 i0 E+ h0 q! \! W! e0 [5 n& A2 _$ U* c" q
20 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 O2 {2 p( z/ N% u+ y* R2 n+ W#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5 ]5 T6 @  ^# w- F
! t$ B7 B: [( U6 r+ V6 w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7 z  y3 O% M: s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 A: Q" u- ^1 Z0 h3 ~' ]" `: g
/ R8 P3 e+ u5 L9 K! m2 H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 I9 b" `7 E6 {. ]9 K7 b; Y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h2 U8 T+ G6 ^& R% O
2 v' Z! q9 J- g, L: n5 [0 x( |9 c

$ f  ?6 `6 n3 N& g
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4 |8 J9 Z' b/ W0 u5 I; O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6 b1 N6 m) K) E& |  F+ O- H9 z  t9 K5 C/ j  |3 V4 ]+ M
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3 H% S" \. }0 z' T. C; J$ `. D
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 e+ T/ X' d* o) |* x
0 i" y9 S( @3 K% P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9 [9 k) B) r8 _$ L( r
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n4 u; \. y* S- J

4 G% T$ C+ }  P& H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8 N# l/ O# \7 W- F6 S) f- _5 a5 m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 u8 V0 ~7 d# s. Z5 e
1 p0 G) e5 i/ c, `7 q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 z$ ?+ w% Q- c  r; m+ W# j8 I6 T2 X- Q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6 c2 N  P- k+ R
  u& o& d8 e9 q1 S0 ~1 ^& H/ ^8 F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4 G; l% Y6 Y- U& v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 N; m! p, H* b& D2 ~
/ i' {% [& I0 o% W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b: N$ c2 j0 \) F( i- ~0 b1 O" G/ t' Y9 W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6 J9 ?) W: d+ [* \% J; ?/ P

) O# m& x. J) \2 W5 X: k, [2 O3 e
30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1 {' S+ `6 a2 @4 K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标签: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90粉丝

417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