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参加工作之日起,便与公文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68年,我在乡下教书,边教书边帮公社领导写材料;70年,我调到区文办工作,边搞财务边帮区委领导写材料;71年,调到县委办工作,主要任务是收情况、搞综合、写材料;81年,调到地委办,主要是调查研究、写材料;86年,地市合并后,也是办简报、写报告、写材料;96年担任市委政研室主任后,仍然是为领导写报告、写材料。直到01年担任市委副秘书长分管政工和机关工作后,才基本上脱离写材料。30多年来,写了多少情况综合、工作总结、调查报告、领导讲话、计划方案、意见规定、典型材料、学术论文等等,没有一个全面的统计,估计总数应在500万字以上。先后为13位县地市委书记、副书记写过讲话稿,担任过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市党代会报告组的组长和召集人,在《求是》杂志和其他全国性杂志上刊登过十多篇署名文章和调查报告,主编过县地市委的《情况交流》、《岳阳通讯》、《岳阳工作》等内部刊物,还担任过《岳阳乡镇概览》、《专家学者论岳阳》、《岳阳投资政策指南》、《政研精华》一、二集等内部书刊的主编。这些都可算作广义的公文。 % C, @4 S- k% v
7 K; b! h, g8 ]0 Z7 P% u- K / T( {9 A' {% ?5 D& S
' P& T, c2 s/ o%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公文?关于这个问题,专家学者有很多专文、专著,讲得很全面,很到位,我不打算重复。本文中,我想结合自己过来的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3 x+ O. }& Z3 D+ |# y
" r. H/ T3 h. G! g. a3 }5 [9 T
跟着时代走 一刻不掉队
; s9 R1 r4 k4 W' |" i: G
! L* B7 h( x8 x! J- ] ~% E大家知道,广义的公文,应包括各级领导、各级机关用以宣传群众、指导工作、协调各方所印发的各类文件、文稿。这些文件、文稿一般都代表了公文发出单位领导和机关的意图,绝不是个人的行为,因此,它们实际上都是领导形象的窗口、推动工作的载体、机关运转的平台、联系群众的纽带。一件好的公文,一般应具有四个特点,即权威性,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针对性,都是来自受文单位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鼓动性,有利于调动受文单位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指导性,能够推动受文单位的工作开展。公文的这些特点势必对公文的起草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较强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功底,而且要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反映时代的脉博。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要培养一大批职业政治家,这些政治家,应该有理论功底、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业务知识、党性修养。公文起草者作为领导和机关的代言人,我想同样应该具有上述品格,不然就起草不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文,就当不好领导和机关的代言人。
S# Y$ C" g1 t! w, x& ^: B* U% }$ B; F% b [$ |
: B( h& }5 H0 W, Y+ T. x, _/ f# ]: v6 y; @% N* Z8 V3 R" b
公文的起草者要跟着时代走,一刻不掉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 [3 l* E4 I' H x! T2 {+ k: e' @. h$ O2 ?7 g3 d$ n7 M
4 g" ^$ N0 [& z1 u3 k) d4 J* v" j. l& G3 n" q
一,知识常充电。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知识更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要给别人半桶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要起草出高质量的公文,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这就要不断地学习。凡是称职的笔杆子、称职的公文起草者,必须在学习上走在别人前面。几十年来,我正是基于这一信念,一直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紧迫感坚持学习,每天至少要花1-2小时看书,即使现在退休了也没有停止。除了坚持看报、看新闻、看《参政消息》外,每年至少看2-3本理论专着。比如《中西500年比较》、《中国哲人大思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英特耐雄尔一定要实现》、《直面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等,都使我受益匪浅。由于坚持知识充电,所以经常能形成一些新观点新想法。把这些新观点新想法写入公文,特别是写入领导报告中,就能使这些公文、这些领导讲话形成亮点,甚至出彩
7 \/ W( s" F) s3 J! M1 ^5 C
! n5 C( }2 \" _0 v) h ' G! T" E- k. w& ~" H
0 Q- X! O8 `( [ j1 G1 k二,局势常分析。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政局由乱到治的三十年,国门由关到开的三十年,经济由弱到强的三十年,发展由慢到快的三十年。全国如此,每一个局部也是如此。在这三十年中,成绩与问题同在,优势与困境并存,机遇与挫折同袭。我们公文起草者,要把握形势,抓准问题,提炼主题,起草文稿,必须时刻对局部和全局的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就要经常分析时局。 # O# V$ l; d5 S; |) {
1 K6 I* B% x3 c2 d# Y1 c ' m- |; @! r; t: }! a) ^/ n
0 A8 U1 j. m7 ^* I
三,政策常研究。党的方针政策是我们公文起草者的主要依傍。一件公文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在不违背现有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进行发挥,如果因为实践的变化要突破现有方针政策的框架,也必须提出充足的理由。这就要求公文起草者不仅要熟知政策,而且要经常研究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点研究了农村联产承包的政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农场体制改革的政策、扩大开放的政策等等,从而适时适地地为领导和机关起草了一大批推进各项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文稿,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7 w% ]+ K( U) G" d9 u2 r0 i) p8 ]( E+ W& ~: E- b+ G
! p- D/ n2 ]' ~$ d# y; y5 {
$ G' R# x" K" ~4 V& E7 j8 c四,情况常调查。熟悉情况、有的放矢,是公文起草者必备的前提条件。很难设想,一个对现实情况全然不了解,全凭书本知识和个人思维能够起草好高质量的公文稿。而要熟悉和了解情况,就需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在过来的工作中,我们每年都要选择一些专题,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在70年代,岳阳县相当一部分农村大队我都到过;在80年代,岳阳地区各县各乡镇我大部分都到过。当时,县、地委的主要工作是抓农村、抓农业,可以说,我们对当时全县、全地区的农村情况是比较了解的。至于大面上其他的情况,我们也通过碰头、汇报等形式广泛收集。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所在单位的资料库在我们市里都是最齐全的。
; Q/ c$ c3 o7 x: g" Y7 m1 k1 ?
% I! |+ s3 D- _( l
" D0 W/ W6 y' I7 ?. E$ r. \
8 A+ o6 i( A; _( m2 t五,思想常解放。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是没有止境的。特别改革开放这个急剧变化的年代,更是如此。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问题、许多情况今天解放了,明天又有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出现在面前。因此,解放思想是公文起草者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左”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公文起草者,安装开放天线、打通实践的信息源、不断吐故纳新,创造性地进行思维和工作,更显得必要。在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比如在农村大包干问题上,在国有企业改革“姓社姓资”问题上,我们都经历过痛苦的突破。正是由于不断地寻求思想解放,我们的公文起草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 E7 N0 o* v; k+ B6 a4 Z
/ X# Z3 n+ g3 e7 V
舍得下功夫 实践出真知 + g4 z, D9 i$ _9 b" |2 W v O6 l G( k1 m
! g" [6 B% C. s0 j: e6 d+ s, m- {目前,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什么人才最缺?据我了解,最缺的不是领导骨干,不是办事人员,而是笔杆子。好多领导、好多部门的同志向我提出,现在能写好公文的人才太少,特别是过硬的、能写好大材料的笔杆子太少,希望我向他们推荐这方面的人才。我可能眼光不准,也可能由于视野太窄、信息不通,很难使他们如愿。 5 I/ K8 L/ f' E% a9 d5 d
% t! |7 x: v/ X. i6 \% U ( X, L y! H! Y6 U" m: ] x
9 l. y" `; d5 i4 [) ]* M& r' x
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学毕业生这么多,特别是文科毕业生这么多,而真正会写材料、拿得起公文起草的笔杆子又这么少?记得在80年代以前,市县领导机关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中学生写报告、大学生抄报告、小学生念报告”,这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现象,不足为怪。但也说明公文起草对笔杆子确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你的文章思路、你的表达内容、你的语言运用必须适就这种特殊要求,才能运用自如。否则,你学历再高、文笔再好、也不可能适应这项工作。从我个人的实践来看,起草公文的笔杆子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磨炼成长的,只要下功夫,就又难又不难。我认为提高公文起草的水平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3 u; E: u' ?" i" u u: A5 M
# h# T( I" m- X9 k7 V
$ C8 X1 o V2 c
; `/ `0 t. t) A$ p
一是关起门来当领导,心怀全局谋大事。 : V$ z0 p w- v( n3 R8 H; ^* b
* |! L- Z4 i- d4 i% c& _6 b
- ]5 k# P( H! b& J, F' P2 E% q( ^! [- F) S
公文起草者为机关代言,为领导代言,首先必须为机关代思,为领导代思。这就涉及到一个角色转换。所谓“关起门来当领导,心怀全局谋大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公文起草者在起草公文的时候,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尽量忘却自己的“平民”身份,以一个准领导者的身份思领导之所思,谋领导之所为。一是要破除“人微言轻冒作用”的想法,满腔热情谋大局;二是要破除“领导没有授权不敢思”的想法,勤于思考谋大局;三是要破除“划地为牢孤立思”的想法,通观全局谋大局。在过来为县地市领导起草公文、特别是领导大的报告材料时,我们一直坚持这样做,所以写出来的东西领导认可度比较高,有的甚至不用作大的修改,就被采纳。当然,关起门来当领导,不是要你官不大架子大。才不高眼界高。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也以领导者自居,目空一切,那就坏了。 & H+ N8 Z8 D( g, H9 Y
# F. j- a; Z6 I- o6 ^ c9 @. J
4 b0 `# }) J! p) H
3 Q6 k) Z$ u$ T; c二是了解领导意图,把握领导风格。 * D! ^ G- o% K, J0 E3 b
9 x" v0 W, X: ?. P4 @- I: b ; C. n6 X |: y& @3 \# T, n- K F
# {$ s% Y! J+ Q) f D! ~: Y! H为领导起草公文,最终要得到领导的认可,你的劳动才有价值,否则便是作无用功。要得到领导的认可,必须了解领导的意图,符合领导的风格,才能顺利与领导接轨。如果起草公文前不知道领导有什么意图和是什么风格,贸然动手,则十次有十次要失败。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公文草稿,不同的领导,由于经历不同、性格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便有完全不同的要求。甲认为不行的,乙偏偏喜欢;乙认为不行的,甲却认为可以。我为10多位县地市领导起草报告,对此深有感触。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比如,储波书记讲话通观全局,大气磅礴;桂求书记的讲话内容具体,风格平实;宝华书记的讲话即兴发挥,喜欢散装;昌平书记的讲话激情充沛,语言精湛;还有英生书记喜欢在报告的认识问题上求深求新;来文书记的报告喜欢大口气、大鼓动等等。对于领导的这些讲话特色了然于胸,尽量满足,起草时才会不走或少走弯路。
4 T* I" z5 Y. C% j+ E% ^. N3 |9 a" t% d% o. l+ o$ A
/ \( t8 K7 t; f5 f
. j; L2 _2 [/ u) {( G& T三是多搞智慧碰撞,善于博采众长。 1 c9 l8 C( L4 F5 c: c' z
0 G# {6 s f3 t/ J. Y ) B' w/ E* j( S* \7 ^% J7 P
2 X$ [' U w( `" i# S/ w) M* A1 I
) v# r3 Y; [9 N) ^
; e" Z6 o% a8 K0 y5 T6 z . v9 `: q' s, _* L0 l% L: W
& C: ?! j& K7 Y/ R' \总之,起草公文几十年,酸甜苦辣不少,经验教训不少。现虽进入花甲之年,但我对我一生的工作仍然无怨无悔,充满了热爱和神圣。以上体会仅供大家参考。最后希望我们的公文写作队伍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作者:张端喜 |